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核心提示】十年的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淀,不仅使我们夯实了民间文化的基础,同时也让人们尽情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进入“后非遗时代”,我们当前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文化的工作只是开始,民间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在市场和商业的挤压下,民间文化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 21世纪初,当中国的民间文艺还没来得及从传统社会中转过身来,现代化社会已轰然而至。此间,中国经历了一...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如是表示。 他认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进步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四川地震灾区,中国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迅速恢复...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数量、频繁的人口迁移等等,都为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的进...
我国是一个文化遗产的大国,但不是文化遗产保护强国。若此局面再得不到扭转的话,许许多多今天还引国人自豪的文化遗产将逐渐从我们的眼前消失,我们不但难以面对祖先责备、更难以承受子孙们的期待。 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工作,不断创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的社会与制度环境;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以及科技资源环境,以文化遗产保护...
在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究中,多平台、多波段、多尺度、多模式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虚拟场景重建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可在古遗址的探测、发现、情景重建、监测与预警、虚拟建模、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观测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包括:文化遗产信息探测与提取;大型遗产地的古环境研究与场景重建;遗产考古空间影像与环境数据库建设;文化遗产地预警监测与诊断;全球变化和自然灾害对考古...
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是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早期冶金、古矿冶遗址、古代金属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而跨学科、跨领域和跨机构的合作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指南针计划专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项目的组织实施,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考古文博机构意识到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在合作共赢思路的指导下,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实现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的融合,...
考古学在复原古代社会的研究中,需要从物质文化遗存中提取各种相关的社会、历史信息,必须依赖包括最前沿技术在内的现代科技的支持,而文物保护则原本就是一个技术应用行业。因此,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介入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中国大学中,学科设置的不合理及学科分类的简单化,不仅阻碍了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科学的发展,也抑制了科学技术与之的深度融合。对于考古和文物保护来说,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是简单应用...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报告介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完成了长城的测量和数据公布。申遗工作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物保护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1日,海峡两岸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开幕。当日,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暨厦门市第三届社会科学年会同期举行。 本次研讨会聚焦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共同促进民族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发展。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为促进两岸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并带来各自领域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将文化遗产研究与现代发展紧密结合,包括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府行为的关注,对企业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成就卓著。所有传世和出土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和古建筑,都是传统工艺的产物。即此一端,可见传统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曾起过何等重大的历史作用。许多传统工艺诸如宣纸、紫砂、景泰蓝、云锦、青瓷、雕漆、剪纸、刺绣等,目前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为应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回归乡土、回归自然日益成为普遍性的追求,传统工艺及其制品...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与‘魂’。从一定意义上讲,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9日在石家庄举行的河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如是说。该座谈会是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活动之一。 单霁翔说,长期以来,由于认知的局限,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往往被忽视或低估,一些地方...
[摘要]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详尽列出了大运河北京段保护的时间表: 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
文化古迹春牛堂、解元祠破烂不堪 产权混乱造成产权人不想管 文化部门管不了 高楼林立象征着现代城市的辉煌,而深藏在巷里街角的青砖残垣则代表的是城市的回忆,如今,这些承载着过去的古迹却在日渐破败中。一位2006年才来到深圳的网友,通过镜头,在网帖里向人们展示了“正在消失的南山古迹”。 荒废的春牛堂内部是一片废墟 春牛堂 解元祠 解元祠门前堆满垃圾 ...
意大利是世界上文物古迹最多的国家,它所倡导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管理方式不仅是管理该国庞大遗产的重要基础,在国际遗产保护的前沿领域也有着重要地位。从国家层面看,无论是文物监督人的引入,还是细致的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都十分值得关注。 中央与地方:分散管理特征显著 意大利半岛分为20个区、98个省、8099个市镇,实行的是中央、大区、省、市四级国家管理体制。历史上,意大利经历了几次长期分裂,这造成各...
2009年6月,德国德雷斯顿(Dresden)的易北河谷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除名,成为首个被清除出世遗名单的文化遗产,引发了诸多争论。近日在德国参加一个世界遗产的论坛,我走访了易北河谷,亲身体验了除名事件对当地社区的冲击。 德雷斯顿位于德国东部,易北河穿城而过,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安居小城。主城区曾林立各种巴洛克式的建筑,二战后期几乎全部毁坏。但易北河的川流不息给了这座小城持久的活力,沿河18公里的两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